donews6月27日报道 (记者 费倩文)“清华美院艺术氛围太差了,都被理工科给带跑了。”石给给习惯性的爆了句粗口,猛抽了一口烟。如愿以偿进入清华美院的石给给,发现现实和想象有着巨大的反差。
石给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本硕连读,2015年,成立了为百万艺术生服务的平台艺体部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是“etboom”,“et”是“异星人”的意思,“boom”是创意碰撞发出的声响。
“在清华我们这群艺术生就是et。”石给给猛抽了口烟,将烟头碾灭。“即使创业我们也是奇葩、异类。”
清华艺术生:清华支持科技类创业,我们活得特别难
记者面前的石给给将半长的头发拢起部分,黑框眼镜、黑色紧身t恤,暗红色宽松哈伦裤,人字拖,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根细长的烟,懒散的靠在椅背上,散发着那种特有的艺术气息。
因为艺术生的身份,石给给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大量的质疑和否认,清华的身份标签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帮助。“很多投资人都认为几个艺术生不可能创业成功,长得就不像做事儿的人。后来,我回来考虑可能他们说的是对的,谁会相信一个不修边幅的人能做好一件事儿呢,我就把头发剪了,他们(石给给的初创团队)也跟着我把头发剪了。”
清华系创业者多为典型的理工男,创业项目属于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类。石给给带着团队参加过很多清华的创业比赛,“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唯一一个文创类项目,评委都认为我们做的很有意思,但最后都被淘汰了,理由是因为我们没有国家发明专利。”说到这大家都有点哭笑不得。
(艺体部团队部分成员)
石给给在创业比赛中,也遇到过和他们创业项目相同的团队,唯一的区别就是对方在设计品中加了一个5毛钱的芯片。“就这个差别他们就在智能硬件组,我们就在文创组。“天呐!我当时觉得太讽刺了。”
清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对学生的创业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清华大力支持的是科技类创业项目,所以我们活得特别难。”对此,石给给表示很无奈。
“在清华有一个关于创业者的扶持就是有国家发明专利就可以申请补助,文创类的项目哪有国家发明专利的。”石给给耸了耸肩,呵呵两声。
石给给觉得他们融资太难除了因为项目不符合现在技术创业的潮流外,就是拿不出实物来说服投资人,全凭几张ppt,“何况我们还长着一张没有可信度的脸。”石给给自嘲道。
清华理工男:清华的身份帮助很大
与石给给不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读博士生赵龙是个标准的清华理工男,他低调、务实、思维缜密、极度崇拜技术创新、信奉“技术能掌控一切”。
“我们这几个合伙人全是清华的,六七个核心技术人才也全是从清华招的,技术都很牛。”谈到自己的创业团队时,赵龙带着颇为自得甚至有些骄傲的语气。2014年,赵龙团队模拟大自然的降雨过程,研制了一款会“下雨”的湿式空气净化器,成立了淘氪科技。
(赵龙给李克强总理介绍自己创业的产品)
初见赵龙,是在苏州街一个孵化器的办公室里,约185cm的身高,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走上前和记者握了手,“我坐在这儿可以吗?说话您可以听到吗?”音调不高不低。
在和记者的对话一个多小时里,赵龙的兴奋点几乎全在空气净化器的产品技术上,只用了大约1/5的时间大概解释一下商业模式。他一会儿展示密密麻麻的空气净化器内部设计图,一会儿试图向记者说明这款空气净化器的运作过程和成果,未来可以有哪些用途,为了让我更直观的理解,甚至想把这款空气净化器给拆了。
除了技术,赵龙提到最多的就是清华、清华的身份在产品的推广和寻找投资上都给与的非常大的帮助。
“首先得感谢清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创业平台和资源。”赵龙这句话看似官方,也是事实。从2014年3月份项目伊始到2015年5月入住孵化器,清华的创业平台和孵化机构从平台到媒体再到投资人都帮他们一一做好对接,成功推向社会。
“投资人会因为我是清华博士来做技术性创业可信度高的认知,如果没有这个身份,对项目的评审可能会更加苛刻一点。”
2015年8月,赵龙团队拿到清华水木基金投了近200万的种子轮,用做产品经费。新一轮融资正在准备中。“我们很幸运,一路走来,没遇到什么坎,也总担心前面有个大坎坷在等着我们。”赵龙觉得创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清华理工男:手机里有30多个清华相关的微信群
为了能够创业成功,赵龙先后上过清华经管学院和清华科技园合办的“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计划”、“创办新企业”等课程。
赵龙很喜欢创业导引这门课,平日能见到很多成功的清华校友。在创办新企业课堂上,则能听到各行各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创业机会,“每次都会有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来担任老师,很多都上市了,感觉台上坐着几百亿。”赵龙形容。
据赵龙介绍,清华x-lab(为在校学生、校友提供创意创新创业相关服务的平台)还会有私董会,邀请经验比较丰富的学长学姐充当董事会或者投资人角色,帮助在校创业者理清自己的问题所在。
从创业前期的艰难、可能遇到的问题到创业与生活的冲突。“在清华里,你要创业,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找到能帮你解决的人,只要你想。”赵龙说。
除了学校官方提供的这些资源,清华帮特有的“团结”,让这个群体出现了以老带新的状态。
赵龙手机里有30多个清华相关的微信群,mba群、清华创业协会群、清华筹委会群、清华创投群、清华创业志愿者等等。在公司在财务、投资方面遇到问题时,他都会在群里约合适的校友出来,一顿饭就能得到一次非常专业的咨询。
清华艺术生:还是靠自己
而石给给觉得这些创业类的课程上不上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实践。“我原来也报过一些培训课程,上完了之后,觉得没有任何用,他们只是在空讲理论”。
对于这个“清华帮”圈子,石给给也保持谨慎态度,很少积极参与其中。“经验是别人的,你拿不来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石给给把这种圈子比作保护膜,“这个圈子可能给你很长的时间准备,让你有个过渡期,但一旦正式投入对抗,这个圈就没任何用了,创业最终还是靠你自己。”
“我们团队是一个非常有野性的团队,我们一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我鼓励犯错,绕弯路,只有你经历过,尝试过,你才知道这件事儿真的错了。”
“人脉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石给给认为,清华系投资人跟你有共同点,能容易让对方信任,但这个作用只维持在你跟他见面开始的那一秒,两边坐下来正式谈事,他不会再关注你是不是清华的,只会探究你是个怎样的人,有没有能力,你的公司有没有价值,这才是关键。
清华理工男:解决刚需是首要,挣钱是其次
赵龙说:“清华的学生创业初衷大多是为了改变某种社会现状,其次才是挣钱,简单的说就是解决刚需。”
在这点上,清华的创业者偏向于扎克伯格。扎克·伯格为方便在校学生链接创办facebook,是发现身边缺个这样的东西才去做,开始没怎么考虑市场问题,纯粹的技术突破。
赵龙的湿式空气净化器解决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滤网式空气净化器的弊端,“滤网式净化器在使用了两三个月之后就需要更换滤网,如果更换稍好一些的滤网,一次的费用在300-500元左右。如果用水来净化空气就没有了更换滤网的维护费用。”
“未来,用水净化空气的这项技术还会用在工业上,从根源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赵龙认为,空气污染这个问题总要解决,如果我们做的更好,为什么我们不做呢?
“我们是先有湿气净化的技术,然后才想到做这款产品的,而不是先有做这款产品的主意,然后才去找技术。”赵龙认为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赵龙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考虑问题更多的从技术角度出发,“我在学习如何面对市场,如何管理团队。”
“如果这次失败了,就从失败中找教训,寻找新的方向,然后重新出发,哪个成功的人没有经历过三五次失败呢。”
清华艺术生:保护原创设计师的艺术情怀
“学设计的最初都是学绘画的,都有一种艺术情怀。学了设计之后离商业近了,你的设计由甲方决定的,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法表达,大家都义愤填膺,痛斥甲方。”
如果不改变自己,就会被别人来改变,那不如自己先挖个池子来蓄水。2015年创办艺体部落就是石给给挖的那个池子,而平台上汇聚起来的原创设计师,就是在池子里游弋的鱼儿。
艺体部是一个针对百万艺术生的专业社区,主要宣传和推广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同时也为艺术生提供商业项目对接、专利版权申请、展览、生产等服务。
“如果这次失败了,我会一直坚持创业,不会放弃,创业就像吸烟一样,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
近两小时的交谈中,石给给的香烟没有间断过,那吐出的一圈圈烟雾,仿佛将他笼罩在一个纯净世界里。
在团队其他成员心中,石给给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人,创业后变得没有以前那么纯粹了!“可以理解,毕竟是做一个公司,责任不一样了,不是以前的玩闹。”男孩看着远方,眼神有些缥缈,似是怀念那段纯粹的岁月时光。
“创业前,我们有个梦想就是工作的地方有个阳台,夏天到了支把伞,喝喝啤酒,来点烤串,探讨未来。”
记者和石给给的对话就发生在工作区旁露台的太阳伞下,明媚的阳光、轻柔的风,摇曳的杨柳……